太极图、《老子》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老子》中极为强调了这一规律的重要。集中体现于第四十一章和第四十五章,首先描述了“道”和“德”以及事物性质的离反性,接着说明了作为生存体验和技艺智谋的反向性,充分揭示了事物相反相成的的圆融统一和善于否定自身的哲理奥义。 四、生活事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力量 从以上对太极图、《老子》和马克思主义三大定律的相互比照和诠释中,可以体会出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品性和真正价值。人的存在具有多维属性,对世界本体的沉思不仅首先表现了思维的超越性和对自由的永恒追求,更证明了人作为意义存在和价值构筑的属灵性质。思维和逻辑的分析活动最终只能还原和回复到人的生活本身——这一原初而又根本的存在事相。中国哲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造就理想和现实、文化和历史、道义和事功融合交织的生活智慧。《老子》本义如此,太极图所揭示的奥妙如此,而延续且又超越了西方哲学主客二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如此。 老子撰写《道德经》的本义并不纯粹为了哲学思辨,乃是为了积极入世,干预现实政治、道德和自我的价值追求。经文中常可见“百谷王”、“天下溪”、“无欲取事”、“无为而无不为”等用语便袒露了老子作为周朝柱下史的抱负和视野;而太极图的最终创制完毕也与中国道教徒的修身养性和求仙证真的切实探索不无关系。 传统西方哲学沿着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路走到德国古典哲学,既完成了宏大严整的体系,同时也预示了崩塌的归宿。与分析哲学一道,马克思以他的实践哲学共同实现了西方哲学在黑格尔之后的转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以实践作为理论创立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恰好融合了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无人身的理性在此获得了现实的实在性和批判的切实内容。“为实现整个人类的自由联合体,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伟大抱负,也是他们哲学的根本特征。默默注视着太极图,记起《老子》的圣人教诲,也感喟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此岸的真理性”,心意难平,思绪波荡,引一段马克思的话来结束这篇文字——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3] 2010年4月13日 (注释: [1] 牟宗三进而认为道家“无”的观念不是一个存有论的观念,而是一个实践、生活上的观念,是个人生的问题,不是知解的形而上学的问题。道对万物的关系和对存在的说明只能从主观和实践上作为境界形态来理解。参见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7,99页。本文则认为,《老子》文本中的“道”同时可作规律和整体性的宇宙本身来理解,具有逻辑说明和终极推定的意义。 [2] 这四句诗出自布莱克题名为《天真的预兆》(Auguries of Innocence)的长诗,此为散文家梁宗岱的翻译。 [3] [唐]玄觉:《永嘉证道歌》,[M]《大正藏》第48册,第396页上。 [4] 参见《庄子•知北游》 [5] 参见《周易•系辞上》 [6] 本文所引《老子》文,均出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一书。(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章节与页码不一一注明。 [7] 参见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第96-100页。 [8] 恩格斯:《反杜林论》,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载《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1页。 [10] 恩格斯:《辩证法》,载《自然辩证法》,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5页。 [1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载《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7页。 [12][13]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9页。 )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