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大义之方 论万物之理 —— 读《庄子•秋水篇》
视野的层次有大小、高低之分,这与视点、视角有很大关系。比如,如何看待“是非”问题,庄子在《齐物论》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世间之所以存在是非之争,就是因为有彼此。如果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判是非,必然是此“是”彼“非”,则看不清“是非”的实质。他还认为,“是非”犹如环上运动着的两个点,只有把握“道枢”,跳出“环”上、站在“环中”,才能看清孰“是”孰“非”。“道枢”就是“道”的关键,也就是“道”的视野。用“道”的视野看“是非”,“是非”是齐同的、是变化无穷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庄子是如何“论万物之理”呢?就是师法自然,复归物的自然本性,也就是“反真”。愚以为,“明万物之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万物负阴而抱阳。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都有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大小、多少、是非、贵贱、长短等等,都是相对的,其区分的标准也是相对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知“是”,又知“非”;既知“治”,又知“乱”。那种“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师治而无乱”,“师是而无非”,就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如何硬要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不是糊涂就是瞎说(“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把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固化、看死,如不能以毫末之小与天地之大作为衡量最小、最大的标准那样(“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2.分析具体事物,要选择视角,即“以差观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比如贵贱,“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选择不同的角度,就是承认差别。用有差别的观点看问题,必然“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如‘毫末之为山丘’);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天地之为蕛米’)”。用功用的观点看问题,必然是“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如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窒穴,骐骥骅骝捕鼠不如狸狌,鸱鸺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用有倾向的观点看问题(即世人所说的“偏见”),必然是“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3.观察事物,要把握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例如,同样是“禅让”,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同样是“争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是观之,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庄子还认为,欲“明万物之理”,必须“知天人之行”,谨守大道,超越自我,使自己融于自然;师法自然,安时听命,才能与“道”同行,实现反“朴”归“真”。 余天资愚钝,孤陋寡闻,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然每读《秋水篇》思想豁然开朗:大道无穷,人生须臾,人生天地间,必知天人之行,谨守勿失大道,做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方能“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