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
无极: (1)教义名词。原为先秦道家用语。指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道德经•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音te仄声),复归于无极。”是说圣人深知明亮,却安守于暗味,此之为天下的范式,这样永恒常存的“德”就不会有差失,最后返归于虚静无穷的根本。因此,老子所说的“无极”是对万物归根的“大道”的一种形容,是无穷无际的意思,未具实体概念。《庄子•在宥》:“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列子•汤问》:“物之终始,初无极矣。”其意义相差无几。道教沿用此名词,并加以衍化,遂产生多种含义。河上公《老子注》从养生长寿的角度讲“无极”,认为“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于己,不复差忒也”,如此“则长生久寿,归身于无穷极也”。这种说法开了以后道教内丹炼养家鹄(音谷)的先河。《老子想尔注》中说:精为白色,肾为黑色,以精藏于肾“安如不用”,就叫“守黑”。认为“行《玄女经》龚子、容成之法”者,是从外身借贷,实有违真道,应藏精自守,“绝心闭念”,这就称作“大无极' 宋初道教学者陈抟作《无极图》,集中表述其内丹修炼理论。其图自下而上,“以明逆剡成丹之法”,先为“炼精化炁”,继以“炼炁化神”,最终 “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达到“脱胎求仙”的最高境界。因此,这一内炼境界多称作“虚空”、“圆明”,故后世丹经中常用“〇”符号代表“无极”。另外,唐玄宗认为,道之用就是“无极”。《道德经御疏》中说:“知白守黑,是谓德全。则真常之德随应而用,应用无差忒,用亦不贫,故云复归于无穷极也。”唐代道士成玄英则直接提出“无极,道也”的看法,认为“常能弃明守暗,其德不差,既复淸虚,归于至道”(《道德经义疏》)。这是从义理的角度来阐发“无极”。宋明理学汲取道教的“无极”思想观念,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命题(据清人考证,原应为“自无极而为太极”。见毛奇龄《太极图说遗义》),使之成为理学的重要哲学范畴。后来宋儒一般都认为,太极就是世界的本原,并非太极之上或之外另有无极。南宋朱熹认为,无极是太极的形容词,把太极称为无极,“正以其无方所、无形状……以为通贯全体,无乎不在,则又初无声臭影响之可言也”(《答陆九渊书》)。陆九渊则以为“若实见太极,上面必不更加无极字”(《与朱元晦书》),太极并不需要由无极来形容。宋明以来,原本是周敦颐吸取道士陈抟“无极”思想,经后儒加以衍用发展。(2)内丹名词。丹田异名(见《性命圭旨•安神祖窍图》)。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