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老子参校合注(续)(一)
[校注] 帛书甲本“声”、“芮”、“舆”为“圣”、“退”、“与”的音近借字。乙本第2句最后一个字误抄成前句的“先”字,本来把这字涂掉,再写个“存”字就可解决,但抄写者却把这6字句重新抄了一道,作废的那句又不抹去,文字便多了出来。傅本与帛书基本相同,仅首句将“退”字写成“后”,后世许多版本都是这样,大概为了与“先”字相对。“与”写成“邪”,由于都是问句,可以相通。河上公、王弼本第3句“不”作“非”,只是修辞上的变化;《老子想尔》、遂州碑和敦煌写本,把两个“私”字都写成“尸”,以便与道教“尸解”之说相联系,显然是神仙家所改。 钱钟书引朱熹说,“其言外其身、后其身者,其实乃所以先而存之也,其爱身也至矣!此其学所以流而为杨氏之为我也。”钱氏又说,“不为天下先,正欲后起占先,天地无此居心也;而圣人自命师法天地,亦不揣其本而齐其末矣。天地者,著成坏存亡之形迹,而不作趋避得丧之计较者也。老子操术甚巧,立说则不能自圆也。” “圣人”仍主要指统治者。本段河上公的解释是“先人而后己者也,天下敬之先以为长。薄己而厚人也,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佑之如赤子,故身常存。”薛蕙说,程子讲“老子之言窃弄阖闢者也”,起初还以为然,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本章如不深究其意,就会得出像程子所讲一样的结论;实际上其主旨在于“无私”,“初非有欲成其私之心也,然而私之以成,此自然之道耳”。王淮说,这是“一种谦让、退藏与收敛的精神”。傅佩荣说,圣人的“无私”表现于退让、不争、忘我、随顺上,但结果却是十分积极的;在这里,“成其私”不是“无私”的目的,而是“无私”的自然结果。老子以大智慧悟出最深刻的因果关系,并非为圣人提供什么处世谋略。刘笑敢说,自然而然发生的事物,阻力和代价最小,副作用最少,生命力最强。老子的主张,在世俗旋涡中挣扎的人是无法领会的,“后其身”、“外其身”常常被看作胆小、懦弱、无能,其实却是智慧、毅力、勇气的体现,是超越常规处事的结果。随波逐流不需要勇气和智慧,而不随波逐流倒是很需要勇气和智慧。“无私”之“私”与“成其私”之“私”,意含或所指并不相同,前者是自私自利之心,后者是指个人价值的实现。如果这两个“私”有同一个目标,那就会自相矛盾,或陷入鼓吹虚伪。这种以反求正的辨证原则,自有其普遍性,但并不是可以机械套用的公式,更不是欲擒故纵的阴谋诡计。傅佩荣又说,老子之所以不学万物,而效法天地,是因为他知道,万物经过人的手,作用一定被扭曲。比如一座花园,里面的花卉整齐艳丽,都是人为的设计安排,有什么好学的呢? 王蒙说,不同境界对此会有不同解读。形象工程以无私为表象,以成私为目的。这段话可视为忠言,它的反面解释便是:如果太在意自身,老是锱铢必较,反而什么也得不到;有时越是经营自身,完蛋也就越快。 道经第八章(帛书甲50字,帛书乙51字,傅本52字) 《帛书甲》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帛书乙》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亞;故幾於道矣。 《傅奕古本》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校注] 帛书甲本“治水”似乎可以构成一个词语,但与乙本对比,就不难发现“治”字是“佁”的形近借字,而“佁”则是“似”字的古体;“似”、“如”、“若”三字意同可通。乙本“亚”是“恶”的减笔借字。甲本第3句漏一“人”字,除第2句外其余与傅本文同。第2句甲本“有静”,乙本为“有争”,故“静”是“争”的增笔借字,没有问题。但帛书的“有争”,傅本与传世各本皆作“不争”,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校读者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不争”与本章后文“夫唯不争”遥相呼应,显然帛书的“有”字是偶然笔误,应改为“不”;另一种是,甲乙两本在不同时代抄写的都是“有”,就不能简单定为笔误,可能甲本的“有静”是本字,乙本“有争”的“争”,倒是“静”的假借字,古本的原文本是如此;后人见到下文有“不争”的话,便把原文的“有”改写成“不”,成为今本。这两种说法究竟谁对?须仔细分析。高明据《广雅•释诂》“有,取也”,则“有静”意为取于清静;《老子想尔》、遂州碑、景龙碑作“又不争”,中间“不”字似是增入(如去此字,“又争”可视为“有静”的借字);河上公注“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很像对经文“有静”的诠释;故不能仅据后文“夫唯不争”一句就断定帛书为误。高明的讨论有理,但举证仍嫌脆弱,如果“有静”即是原文本字,那么甲本后面的“夫唯不静”便不好解释,因此有人认为“静”仍应视为“争”的借字,帛书两本的“有”字都应纠正为“不”。猜想帛书致误之由,或因抄写时所据底本为“又不争”,早已误为“不又争”,因古文“不”“而”二字形近,故即抄为“而有争”。刘殿爵对此提出一种新解,即读帛书“有争”为“又争”,并将此语连于下句,即“而又争居众人之所恶”,虽言之成理,但仍似有些牵强;按下文水有不争之德,怎么又要争居恶地?这个问题还可以再作研究。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