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道经浅略
简帛老子参校合注(三)

“无”就是没有,它与“空虚”、“空间”,无论在经验世界或理论世界,两者都是不同的概念,老子怎会混淆起来?如果将本段从直观上解释,老子所举的三例便是:没有30根辐条制造的车轮,也有车子的作用;没有和粘土制造的陶器,也有器物的作用;没有门窗,也有房子的作用。这些话仍然可以如此理解:原始社会最初发明的车子,只用圆木凿出的轮,并没有辐条;石器时代的器物,并没有多少陶器;那时的房屋仅仅是半地下室式的窝棚,并没有门窗;没有那一套,但也发挥了车、器、房的作用。这里强烈透露出了老子的复古情结,从中引申出反朴归真的思想。 苏宰西别有新解:制造车轮时,理所当然原来的木料没有了,却有了车的作用;制造陶器时,理所当然原来的泥土没有了,却有了器的作用;建立门窗,理所当然原来的建材没有了,却有了房的作用;所以“有”是可以利用的东西,“无”是发挥作用的转换过程。

《帛书甲》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

《帛书乙》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

《傅奕古本》《范应元古本》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校]

本段帛书与各本文字均同。

[注]

这一段将上述三例做了哲理性的结论。河上公沿用以“空虚”解“无”的思路,指出“虚无能制有形”;范应元发挥说:“凡有形之为利者,皆无形之以为用也。”“吾之身,有形也;其中有无形者之以为用也。岂特吾身,凡天地万物皆然也”。吴澄又进一步发挥:“人之实腹有气,所以存身,所谓为利也;虚心无物,所以生气,所谓为用也”。陈鼓应说,依王弼注,“有”所带给人的便利,只当它和“无”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这些解释,好像都脱离了前面那三例的表述。

实际上老子是在这里告诉人们:“有之”就是造出那些精致的车轮、精美的陶器、通风采光的门窗,那叫做“利”;“无之”就是没有那些技巧性东西的时候,则叫做“用”;所谓“好吃还是家常饭,经穿还是粗布衣”。这些见解,与河上公本第57章“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是同一观念。

十二章

《帛书甲》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心发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𠷹;五音,使人之耳聾。

《帛书乙》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傅奕古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校]

帛书乙本“盲”,甲本作“明”,应是“盲”的音近假借。帛书甲乙本“臘”借为“猎”;甲本“方”、乙本“仿”,皆借为“妨”;甲本“”可读为“爽”。“田”字傅本、王弼本作“畋”,互通。“口爽”河上公本作“口丧”,于省吾说古代“爽”、“丧”两字音义相通。帛书两本都和傅本(包括后来众本)句序有异,应是初文如此。田猎、宝货是东周时国君所热中,自应居于句前;自河上公以来就开始做整齐化的工作,将色、音、味放在一起,从复原角度来说,应视帛书为原初古本。帛书各句的“使人”,后来众本多作“令人”,二意无别,亦宜从古。“行妨”前帛书有“之”字,从修辞上看,加这个字意义更清楚;因此帛书后面两句都加了个“之”字,这三个“之”字众本皆省,也是为了整齐化之故。

[注]

本段没有什么难解之处。“口爽”,王弼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易顺鼎举《众经音义》“楚人羹败名曰爽”;奚侗说,古书皆以“爽”为口病专名。“行妨”,一般释为妨害操守;朱谦之引马其昶说“妨农事也”,称老子为华夏重农学派之元祖;蒋锡昌发现书中提到财货的地方,总与盗贼相联系,所以“行妨”是指路上有盗贼,令人行走大受妨碍。傅佩荣释为行为不轨。

《帛书甲》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为目。故去罷耳此。

《帛书乙》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1/2 1 2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