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服饰略谈
道士之常服,充满山林之气,给人以逍遥恬淡的感觉,是故在明朝道袍就不仅限于道士穿。上至天子,下到普通的士子,都有穿道袍的风气,这或许与明朝宫廷崇尚道教有关,好比建国早期,国民都兴穿军装一样。据说明朝内丹东派祖师陆西星真人,在家就经常穿道服。 三、余论——关于今日之道服 今天无论全真还是正一派道士,所穿衣服多为三个颜色,即黑、蓝、白,以前以为是这体现了全真祖师朴素的作风,因为这几个颜色都比较素净而不是那么花哨,其实不然。这个规制在很早以前就有,据《洞真三皇经》云“受道之身,改易世衣者,身之章号为法服,人或有衣玄、青、白三色为科,存甲子、甲寅、甲申之气,固身形也。”《洞真三皇经》认为穿这三个颜色的衣服,乃是暗寓甲子、甲寅、甲申之气坚固修道者形骸。笔者则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一、子平云“金水双清为道士,火土混杂做和尚。”修道士人八字或喜金水,而白色为金,黑色为水,既有此意。其二、《大明会典》“道服用青色”,取东方为生气之地,仙道贵生,故著青色。其三、白、青、黑三色的搭配比较经典,百事可乐公司所生产的衣服,其经典搭配也是这三个颜色的,显得脱俗而耐看。 按照《天皇至道太清玉册》,道士尚有半臂之服,半臂就是无袖对襟的小褂,但是不用扣子,我们偶尔在日本的电影里还能看到,可惜现在很少看到道士穿这个,其实是很漂亮的。在早期上清派的时候,道士之法服,务求其精美,宝冠霞帔,认为这样才近似于神仙。盖上清弟子中以当时士族为多,在服饰上也难免有贵族气息。上清道士的常服,也要求精严,他们认为这样身神才能安宁。 《论语》称赞大禹就说其“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渠。禹,吾无间然矣!”今日道教之服饰,其实也与此精神相承,道士之常服,务求其简约,而法服则求其精美。这既与全真派的苦己利人的教义有关,也因为汉服自清朝以来,普通国人就不能穿了,道教服饰失去了互动的对象。 近日中国道协出台的规定,并未提到“裘”,古代道士之裘多用鹿皮做成,取鹿皮为仙家之物,到了明朝一般多用羔裘。今天则很少见到,一般冬天穿羽绒服的多。而鞋子一项,道士多穿布鞋,也有穿草鞋的,但是这些下雨都不方便。如果穿橡胶的雨靴,则显得不协调,古代逢雨天要么穿木屐,(李白诗云“脚蹬谢公屐”,足见木屐在东晋时期就有了,而我们今天反认为是日本的东西,岂不可笑?)要么穿皮制的雨靴。步虚云“飞舄蹑云端”,舄近似于我们所谓的“靴子”,古代朝臣有朝靴,故道士朝觐天真,也当穿靴子,这个在今天也很少见到了。还有冠子,古籍记载的冠子很多,其形制今日多不可考,而全真教常见的高功所戴莲花冠,其材料多为铜制或塑料,一者款式一样,无以体现品行之高下;二者以塑料制成,实非朝真所宜。统一着装,以道协规定的形式出现,窃以为不如以祖师教戒的形式出现更好,这样后学知道祖师立教之心,知道戒律和依归,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的问题。 道教的服饰,和汉服有甚深渊源,故道教实有保存汉族传统服饰,以存观瞻的作用,这点《道书援神契》中也指出“儒者之服,随世更易;独玄门法服,有三代之遗风”云云。是故保持道教服饰的传统性和神圣性,是非常必要的,这也符合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 主要参考资料: 《白虎通疏证•卷九——卷十》、清、陈立、中华书局、2007 《礼记集说》、陈浩注、出自《四书五经》、中国书店、2007 《论语集注》、朱熹、出自《四书五经》、中国书店、2007 《中国社会史•第五章•衣服》、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云笈七笺•卷四十•说戒部》、宋•张君房纂、华夏出版社、1996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马汉麟著、栗强笺注、新世界出版社、2007 《太平御览•第六七五卷•道部一七》、任明、朱瑞平点校、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太平御览•第六八四卷——六九八卷》、任明、朱瑞平点校、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道书援神契》、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十八册、华夏出版社、2004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