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古蜀仙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太玄》的天地人三生、三才、三玄的本体论,是道经“三一说”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扬雄主张天、地、人三玄,三玄又各分为三,共为“九天”,象征万物消长的过程。它成为道经“九天”说的来源。扬雄的《太玄》也不同于老子讲的“道”,老子讲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重视的是“一”,“一”是万物始基,这是始源一元化的思维模式。而《易经》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则是始源为阴阳两极对抗的思维模式。扬雄则不同,他主张“天地奠位,神明通气,有一有二有三”。(44)他认为“三”才是万物的始基,因而创出了以天、地、人三才为内核的“太玄”,这是主张始源为“三”的多元一体思维模式。这个“三”为特征的宇宙本体论是对老子的“道”和易经的“太极”的扬弃。张陵的“想尔注”正是承袭了这一思想,但他更发展了扬雄神学化的一面,而抛弃了扬雄非神学化的一面。道教吸收“太玄”思想成为“三一重玄之绪”的“三一”之法。(45)唐代蜀人李荣《道德经注》将老子解为“寄名为一,一不自一,由三故一。三不自三,由一故三。由一故三,三是一三。由三故一,一是三一,”(46)就明显是太玄思想的道教化。 到东汉末年,张陵著《老子想尔注》,是对严君平《老子指归》和扬雄《太玄》思想的逻辑发展。道经上说张陵鹤鸣山学道并著作道书,应该指的是从老子《道德经》到严君平《指归》再到扬雄《太玄》的蜀中之道。张陵《老子想尔注》就是在这些“蜀中之道”的基础上,将老子由人学改造成为神学的集大成之作。《道教》这个名词的创造,就是张陵在《想尔注》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张陵“天师道”(正一道)属符箓派的代表,应该说是符箓派最先采用古蜀仙道及其理论。仙学最先在符箓派中发展起来。后来丹鼎派也利用仙学成果发展出仙道,两大学派互相交叉融合,仙学遂成为道教的主体和核心。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