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学春秋
道源:古蜀仙道

继杜宇之后的蜀王开明氏,上天成为守昆仑之虚的开明兽,(17)这也是仙化故事。昆仑虚乃“帝之下都”。《山海经》说,这是“百神之所在”的地方。(18)开明兽成为昆仑山镇守百神天门的神兽,这是古蜀仙道早已有之的传说。后来道教利用了古蜀仙道这一传说,将其进一步仙话化,把柱州昆仑山视为“天下仙圣”所居之地,(19)岷山(包括青城山)遂成为“(昆仑)真官仙灵之所宗”。(20)西蜀成为道教昆仑仙宗的中心,就是这么来的。它与东边滨海的蓬莱仙宗是两个不同的系统。闻一多先生《神仙考》一文曾论证:古昆仑的神仙说,早于齐国沿海蓬莱的神仙说。西蜀是神仙说最早起源的地方。

以上古蜀五祖的仙化故事是古蜀人仙化想象力的真实记载,是古蜀仙道文化流传的真实记录。仙字古写为僊、遷,二字同源。《诗经•宾之初筵》:“屡舞僊僊”,《庄子》:“僊僊乎归矣”,《说苑》:“辨哉士乎,僊僊者乎”,司马相如《大人赋》:“僊僊有凌云之气”,“皆当即读为轩”。清代黄山认为:“此盖借僊字轩音为先”,通仙人之仙。(20)许慎《说文解字》:“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曰:“老而不死曰仙。”仙字古写为僊,“长生僊去”曰僊。(22)清人段玉裁注云:“仙,遷也,遷入山也,”“古以僊为仙”。(23)仙或僊就是遷(迁),《魏•元丕碑》:“‘有毕万者僊去仕晋’,(遷)以僊为之”(24),故僊与遷二字同为一义。仙化就是迁化,迁来迁去,引起羽化飞升,如鲍照《书势》所云:“鸟仙鱼躍,高举之貌”(25)的浪漫想象,就成了仙。一句话,迁徙活动被称为“迁”,从事迁徙活动的人则被称为“仙”,蜀人的仙化思维就是这么来的。后来道教就借用了这个“仙”字,构成了“神仙”一词,仍含有隐居山林、迁徙变化的含义,但被提升为羽化飞仙的幻化境界。例如鱼凫民本生长在成都平原上,受水患的压迫,不断迁往两水之间的高地,周围白水茫茫,人到此时最好是能象飞鸟一样“翱翔乎天路”,这个迁的过程就被想象为羽化飞仙。扬雄《蜀王本纪》说:到杜宇时代,原鱼凫部族上山学仙道而仙化的“化民”,因望帝杜宇治于汶山下的郫邑,他们又回到成都平原,成为杜宇的“化民”,故“化民往往复出”。(26)这里的鱼凫部族“化民”就是文献记载的具有仙化想象力的第一代蜀民。他们的仙化思维特征一直在历代蜀人中得到传承。蜀人仙化的文化代表是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该赋摹拟屈原的《远遊》,“言神仙之事”(27),叙述仙人周遊天地,南遊祝融,东遊句芒,西遊弱水、流沙、昆仑、三危,西王母,北遊幽都、北垠、玄阙、寒门。汉武帝“好仙道”,读了司马相如这篇赋,竟然“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28)再看老子骑牛传授道德经,约关令尹喜千日后相遇于成都青羊肆,即今之青羊宫,这一传说也是古蜀人仙化思维的产物。严君平与支矶石的仙化传说、成都石犀寺下有海眼的故事、成都风雷振大石的故事、天涯石的故事等等,都可以看出蜀人的文化创造力,多用在仙化和幻化方面。这是蜀人流传仙道的思想基础。用今天的术语讲,就叫做蜀人多浪漫主义,多球型思维,想象力和联想性丰富。所以,从司马相如、扬雄到陈子昂、李白、苏轼、杨升庵、张问陶、李调元到郭沫若、巴金这些蜀籍的“文章冠天下”的文化巨人,“以文辞显于世”(29)的“天下第一秀才”,都是富于浪漫主义的发散性球型天才,其渊源就在古蜀仙道所体现的蜀人的仙化思维里。

总起来看,中原文化重礼化,以《诗经》为元典。南方文化重巫化,以楚文化为典型代表,以《楚辞》为元典。在南方文化系统中,巴与蜀又有所不同,巴文化重鬼化,“其俗尚鬼重巫”,丰都平都山是典型代表。蜀文化则重仙化,以古蜀仙道为代表,司马相如讲“列仙之儒”与“帝王之仙”的《大人赋》、严君平的《老子指归》、扬雄的《太玄》、张陵《老子想尔注》是其元典。归纳起来,这是南、北文化两种系统不同的文化想象力,由此而将巴蜀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区别开来。仙道和仙化思维特征,既体现在技巧、技术和物质的因素上,也体现在价值、思想、艺术性和道德性等因素上,构成巴蜀文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神”,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所讲的“西蜀本是个神秘之国”的“神”: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神妙的心灵世界,这就是巴蜀文化两千年积累、变异和发展留下的历史传统和历史遗产,构成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从道教的道源角度观察,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的巴蜀文化,是道源广阔的基础,而巴蜀从古以来的仙道文化,则是道源深刻的内涵和核心。

3/11首页上一页 1 2 3 4 5 6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