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学春秋
道源:古蜀仙道

葛洪《神仙传》说:张陵“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41)这是创立“正一盟威之道”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42)“多纯厚”,是说蜀人信仰纯粹,信仰的主要内容是上述的仙化思想和仙道信仰。“易可教化”,是说蜀人早有“随王化去”和“随王复出”的“化民”教育。“多名山”则为“列仙之儒”提供了隐居山林的载体。宋代在简州逍遥山石室发现的汉代石刻碑,有题词:“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友”,表明东汉末期蜀中仙道活动已相当发达,学道之人已有“仙友”的称乎,集会活动已有“仙集”,集会地点在名山石室,学仙在隐居山林,这是道教洞天的雏型。汉安元年是汉顺帝年号,在公元140年,正值张陵创教期间。这种仙集留题活动是直接承袭古蜀“化民”活动而来的。张陵是利用了蜀中仙道早已有之的组织和活动而创教的,至为明显。正因为巴蜀具有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又有悠久的仙学历史渊源,才能发展出五斗米道、天师道,成为道教产生的正源。而中原、齐鲁的太平道却昙花一现,很难成为恒久的宗教。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说同西蜀仙道的广泛传布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道教初创,核心是教论和教义要神化和仙化。道教经籍可分为道学、神学和仙学三部分。道学指道家学说,被道教加以神学化。神学指道教诸神信仰,但如没有独到的教论、教义,诸神信仰也就缺乏支撑。因此,仙学就成为既不同于道家,又不同于道教,既融于道家又融于道教的特有之学,特别是土生土长,在蜀中流传千年以上的仙学,就成为了连接道家和道教、道学和神学的纽带、核心和灵魂。仙学是统帅道学和神学的,其始源来自于古蜀五祖的仙道,而将古蜀仙道整合,提升为古蜀仙学理论的奠基者则是西汉成都严君平。他最先引庄入老,最先以道德、南华二经并称,其仙学理论的代表作是《老子指归》。在《老子》一书里,未涉及仙人之事。《庄子》提出了“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理念,有了“圣人鹑居、鸟行、白云、帝乡、逍遥”等观念,有了仙人、神人、真人、圣人、贤人等概念,但还缺乏系统的仙道观念。而严君平《老子指归》一书则在“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之外,明确提出了“神明”、“太和”、“天地”、“阴阳”等理念,这是将老子庄子神明仙化尚未有明晰系统的思想加以了仙学化,为“神仙”信仰观念的理论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他的弟子扬雄和班嗣修老庄之术。尤其是扬雄的《太玄经》,是承继其师严君平之学并将《老子指归》进一步玄冥化的里程碑之作。鲍照说他的《太玄经》是“良遮神明游,岂伊覃思作”,是“爰清爰静,游神之庭”(43)而写出来的。因此之故,扬雄又被称为玄冥大师。这种与神明游、玄冥清静、游神之庭的性灵和思维,正是蜀人仙化思维传统的体现。

9/11首页上一页 7 8 9 10 11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