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学春秋
道教辨析——道教及道教史核心问题的探讨

此际可书者甚多,因其头绪众多、枝叶繁杂故。不过笔者精力有限,且嫌文章已经过长,只简单说说了事。

(4)、丹道——五代两宋元明清

五代两宋元明清,丹道兴盛,道教发展到又一个新阶段。内丹学把道教义理、神仙方术、神祇信仰融为一体,会归于道。它以自身内丹修炼为主,以大道玄德为归宿。其影响遍及教团内外。因全真教的兴盛,教团形成两大阵营,即出家的全真道士与在家的正一道士。而向下辐射为民俗的道士先生,向外波及为会道门。此际道教的政治地位日渐下降。如果我们认为道教的政治地位下降代表了道教的衰落,这便是很大的误会。因为早在三国两晋,道教整体上已退出了为政治国的历史舞台。此际它以丹道为重心。元明清三代,丹道人才辈出,它的社会普及面更大更广,并不呈衰退相。且有清闵一得倡导“医世”之说,承继着黄老道身国同治之梦。因此,只有丹道的衰退才能代表着此际道教的衰落。丹道未衰退,则道教不衰退。

五代以来,中国文化日趋保守,吐故纳新能力也日渐衰弱,以致清代闭关锁国,妄自尊大,这与政治的高度集权(以“儒家”为代表)、文化的侧重心性(以“佛家”为代表)不无关系。这种试图在闭守下寻求超越,而缺乏生生的活力,明明与道家思想截然相反,但在这大流之下,道教也受到很深的影响。

(5)、道教的特点

大致说来,道教有这样的特点:其一、道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重心,每个重心从理论宣扬到具规模的教团教化之间有比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政治处于“分”的状态时多孕育着新的理论新的教派,在“合”的状态下则将出现大的教派进行教化。其二、围绕着“道”这个核心,道教多组织形式(包括了无组织的师徒相传),多方面,多层次展开,其教化面极广。其三、其教化是从上至下而形成规模的(上,指文化精英阶层,不限于统治集团。下,指为世俗生活所累,且欲寻求个体终极关怀之人)。其四、因修道者个人对道有独特的认识体验而产生道教新思想新教派。

有个有趣的现象,佛教最初是以解脱涅槃为指归(可与庄子相参考),在公元一世纪后,转型为以成佛——宇宙神为目的。道教也在公元一世纪,黄老成为宇宙神,由修道转为对黄老的祭祀和对神仙的向往。不过佛教有教团,道教还没有形成大的教团。而十一世纪后,无上瑜伽部与丹道都对气脉、心性有着无比的热情。佛教史之源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而道教史之源却被腰斩,只能上溯到西元二世纪。

四、道教未来的展望

上面陈述了笔者对道教一些的看法,目的不单是澄清道教史实,更重要的是濬源开流,想发挥它在当今的作用,如提升人们的生命质量等。老子归结的大道在其所处时代不能为人接受,就是今天,也难以被多数人理解、认可和学修,也许百千年后,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很无奈的事,因为人类文明只发展到此种地步。但道教毕竟走到了现今阶段,面临新的一轮演化,它应有新的形式继续发展。

道教之道,是个人、社会、神灵、自然的共通之道。之前的历史阶段,它分别在社会政治,在神祇信仰,在个人修养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除了个人内在修养挖掘最深外,其他方面发掘都有限,尤其是在自然科技这一块上。这当然受着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影响。现今,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科学、政体、宗教,都在碰撞中交流发展着,知识、科技成为发展的主动力。这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李约瑟在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史时,证明了道教不可或缺的作用,《物理学之道》也探讨道与量子力学的关系,可以说道教在自然科技这一块上有潜力可挖。因此未来的道教在促进人类自身素质纵深开发上,在增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和睦相处上,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上,在科技研究中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它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科学——道学(如儒家占用道教一词一样,道学一词也早被儒门理学借用。现在大致是该还归道教的时候了)。

道是个人、社会、神灵、自然的共通之道。它不是空洞的哲学思辨,而是可以通过实践(修行)把握的。它是有理可循的,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活生生的,是以人为本的,是包容的,不是自是非他的唯我独尊。这些都是它的优势所在。因此道教在新的演化中,能够与科技相结合,能够在不同的方面和各个层次有所发展。它也不单能满足国人的需求,也必将为世界大众所关注。

10/11首页上一页 8 9 10 11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