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辨析——道教及道教史核心问题的探讨
精气之说,大致也是从巫史道中独立发展而来。精气为道,在《管子》之《内业》、《白心》、《心术》上下等四篇中有高度的概括。 《管子》说:“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又:“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曰不远而难极也。”又:“道者,所以充形也。”又:“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又:“气者,身之充也。”又:“精也者,气之精也。”又“凡人之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等等,其“道”就是精气。而此精气与形体相对,其往不复,其来不舎,遍流万物而不变,促成万物生成、化育,但不是生成万物。所以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此字应为孳。又谓物得以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依今天的学说来看,这种精气与电离的气态和具能的粒子相似。 《内业》又说:“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乃能穷天地,被四海。中无惑意,外无邪灾。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荕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于大淸,视于大眀。敬慎无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穷于四极,敬发其充,是谓内得,然而不反此生之忒。”保此精气而有养生长久之效,而生遍知天下之智,亦能远灾去祸。 精气为道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甚至超过了老庄之道的影响。喻国为身,喻心为君,而运用此术于政,称为静因之道——“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而能君人南面。是为司马迁父子所说的黄老道家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说浩然和平、遍知天下,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及荀子的虚壹而静之大清明之源。其说“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即是《太平经》感应“太平气”之本。从养性长生来说,也是虚静行气、男女合气、吐纳引气等仙术之宗,下面略加引证: 虚静行气如《楚辞•远游》说:“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保神明之淸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男女合气如马王堆《天下至道谈》说:“如水沫淫,如春秋气,往者弗见,不得其功;来者弗睹,吾飨其赏。呜呼慎哉。神明之事,在于所闭。审操玉闭,神明将至。凡彼治身,务在积精。精羸必舍,精缺必补,补舍之时,精缺为之。为之合坐,阙尻鼻口,各当其时,忽往忽来,至精将失,吾奚以止之?虚实有常,慎用勿忘,勿困勿穷,筋骨凌强,动以玉泉,食以芬芳,微出微入,持盈是常,三和气至,坚劲以强。将欲治之,必审其言,动以玉闭,可以壹迁(仙)。壹动耳目聪明,再动声音彰,三动皮革光,四动脊骨强,五动尻髀方,六动水道行,七动致坚以强,八动志骄以扬,九动顺彼天英,十动产神明。” 吐纳引气如马王堆《十问》说:“天地之至精,生于无征,长于无形,成于无体,得者寿长,失者夭死。故善治气抟精者,以无征为积,精神泉溢,翕甘露以为积,饮瑶泉灵尊以为经,去恶好俗,神乃溜刑。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精生而不厥。上下皆精,寒温安生?息必深而久,新气易守。宿气为老,新气为寿。善治气者,使宿气夜散,新气朝最,以彻九窍,而实六府。食气有禁,春避浊阳,夏避汤风,秋避霜雾,冬避凌阴,必去四咎,乃深息以为寿。朝息之志,其出也务合于天,其入也揆彼闺(閤),如藏于渊,则陈气日尽,而新气日盈,则形有云光。以精为充,故能久长。……将欲寿神,必以腠理息。治气之精,出死入生,欢欣咪谷,以此充形,此谓抟精。” 另外,《易传》中“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和“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也受到这种精气学说的影响。就是因为精气学说有巨大影响力,所以才被庄子后学、黄老道家吸收改造,加以利用。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