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易大传》作者的三种意见
(二)郭沫若(1893——1978)在《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第一册写道:“孔子与《易》并无关系”;“《易》的作者是馯臂子弓,作的时间是在战国前半(期)”;“《易传》多出自荀门(弟子)”;“我相信《说卦》以下三篇应是秦以前的作品。但是,《彖》、《象》、《系辞》、《文言》则不能出于秦前,大抵《彖》、《系辞》、《文言》的三种是荀子的门徒在秦的统治期间写出来的东西。《象》在《彖》之后。”郭沫若对《易》颇多微词,如:“《易经》全书就是一部宗教上的书,它是以魔术为脊骨,而以迷信为其全部血肉的”;“《周易》的实践伦理是折中主义、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爻辞里面的‘中行’,无论怎样看,都须得是人名或官名”。另有一些提法值得关注,如:“八卦的根柢我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像男根,分而为二以像女根,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 (三)于省吾(1896——1984)在《周易尚氏学》序言中讲:“伏羲画卦又重卦,以及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十翼》等传统说法,毕竟是靠不住的。” (四)李镜池(1902——1975)早期“疑古”思想明显,否定传统的圣贤作《易》演《易》的说法,认为《易经》成于西周晚期,而“十翼”的最后编定,则在汉代。它说:《周易》的“《彖传》与《象传》——其年代当在秦汉间;《系辞》与《文言》——年代当在史迁之后,昭宣之间。《说卦》、《序卦》与《杂卦》——在昭宣之后。”他指出,《彖传》与《象传》的《大象》写于秦朝;《彖传》与《象传》是秦汉间的作品;而《系辞》、《文言》是经师传《易》的讲义、语录之类的辑录,即从田何到周王孙的口传《易》说。《说卦》以下三篇,约在宣、元之间。(《周易探源》) 二、《易大传》是孔子(前551——前479)的著作,主要有五方面的依据: (一) 确切的文献记载。包括正史在内的众多的史料记载,天命之年的孔子认真研读《周易》,以至于“韦编三绝”,进而作《易传》十篇,又称之为“十翼”。这是公认的解释《周易》卦名、卦辞和爻辞的权威著作。《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传》。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也说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汉书•艺文志》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传》之属十篇”。 (二)《易大传》与孔子的其他文献资料互证。如,《易经•说卦传》有“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说法,而《中庸》记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孔子将人概括为仁义,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又如,《系辞传•上》中的“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意思和《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中的“反”相近;也是“未知生,焉知死”的反命题。可见,《说卦》与《中庸》,《系辞》和《论语》一脉相承。 (三)《易大传》与《道德经》互证。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或者说两位圣贤之间有过深入的交流。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道”与“器”关系的哲学家。帛书《老子•德篇》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系辞》则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二者脉络清晰。 (四)用《庄子》证《易大传》。文献中第一次谈到孔子治《易》的,是《庄子•天运篇》。该篇称,“孔子谓老子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自以为久矣。”《诗》、《书》、《礼》、《乐》、《易》、《春秋》又称“六艺”或“六经”;所谓“治”是学习、研修、诠释、整理的意思。这是孔子治《易》的又一个明确证明。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