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在线投稿 RSS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学春秋
有关《易大传》作者的三种意见

2、孔子对卦气深有研究。帛《易•二三子问》篇,载有孔子与弟子关于“卦气”的对话记录。“二三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如何?孔子答曰:龙大矣……高尚行虖星日月而不眺,能阳也;下纶则穷深渊之渊而不沫,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下纶则有天□□□,穷乎深渊则鱼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隋(随)从;陵处则雷神养之,风雨辟乡,鸟守弗干。曰:龙大矣,龙既能云变,有(又)能蛇变,有(又)能鱼变……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孔子又通过“初九。潜龙勿用”进一步阐述龙之“能阴也”:“龙浸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胃(谓)浸矣。”又通过“九三。君子终日键键(乾乾),夕沂(惕)若厉,无咎”更进一步阐述龙之能动能静:“此言务时,时至而动,□□□□□□屈力以成功,亦日中而不止,时年至而不淹。君子之务时,猶驰驱也,故曰‘终日键键’;时尽而止以置身,置身而静,故曰‘夕沂(惕)若厉,无咎’。”(刘大钧:《今、帛、竹书,<周易>综考》)

有关《易大传》作者的三种意见8.jpg

在这里,孔子谈龙,涉及到天上、地下、水中和动静的众多的物象,并强调,君子应该“务时”,该动则动,该静则静。这种顺天时和阴阳而“动”“止(静)”的思想,是“卦气”说的核心。要指出,现在某些作者一味地以“纯阳”喻“乾”、喻“龙”,同帛书之言是有差异的。

3、孔子通过《损》和《益》的分析谈卦气,对德义的内容加以发挥。在帛《易传•二三子问》篇中,孔子告诫二三子,《损》和《益》是吉凶之门,不可不审察也,并将阴阳的概念与天道、地道、父子君臣夫妇等相联系。“孔子繇《易》,至于《损》和《益》卦,未尚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勿(物)之所出也……《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勿(物)之所以老衰也……《益》之始也吉,亓(其)冬(终)也凶。《损》之始凶,亓(其)冬(终)也吉。《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故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于天地之心,此胃(谓)《易》道。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木土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上下;又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勿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傅惠生帛书《易传》中“损”“益”卦论疑案探析。原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4期。)

4、孔子强调《易》有君道。在帛《易•要篇•五正》中,在讲完《易》有天道、地道、人道和四时之变后,强调指出,《易》有君道。他说:“故胃(谓)之《易》又(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尽称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而《诗》《书》《礼》《乐》不□百扁(篇),难以致之。不问於古法,不可顺以辞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繇一求之,所胃(谓)得一而君毕者,此之胃(谓)也。”(刘彬:《帛书易传<要>篇五正考释》)

经过不懈的努力,孔子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就是“顿悟”了;超越“史巫”了;与他们“同途而殊归”了!可见,孔子学《易》经历是可信的;这个经历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继承史巫,并且超越史巫!这个“超越”及其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有关《易大传》作者的三种意见9.jpg

其一、孔子自身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天道地道人道融会贯通。《周易•文言传》讲得很清楚: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境界。也如他对弟子缪和所言,“夫古之君子,其思虑举措也,内得于心,外度于义。外内和同,上顺天道,下中地理,中适人心”。(帛《易•缪和》)

4/8首页上一页 2 3 4 5 6 7下一页尾页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站长QQ:987210969
广告联系qq:987210969;qq群号:45471901;邮箱email:chinalundao@qq.com;987210969@qq.com
QQ群:45471901   投稿邮箱:chinalundao@qq.com 访问统计: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