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易大传》作者的三种意见
⑵韩仲民:帛书《系辞》浅说—兼论《易传》的编纂,《孔于研究》1988年,第4期 ⑶廖名春:中国学术史新证,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注以*] 由上表可见,帛《易》无论《经》和《传》与通行本《周易》均有较大的差异,主要为: 1、《六十四卦》。内容与“通行本”大致相同。不同的是:⑴没有篇题,⑵仅由卦画、卦辞、爻辞组成,⑶不包含《彖传》、《象传》、《文言传》,等等。 2、《系辞》篇。没有分上下篇,其内容如下:⑴通行本《系辞•上传》除去第八章以外的所有内容,⑵通行本《系辞•下传》的第一、二、三章,第四章的第一、二、三、四、七节,第七章的“若夫杂物撰德”以下部分以及第九章。与“通行本”相比,所缺部分是,⑶《系辞》上传的第八章(“大衍之数五十,……。”),⑷《系辞》下传第四章的第五、六、八、九节,第五、六章,第七章的“若夫杂物撰德”以上部分,⑸以及第八章。(见表) 3、其余各篇,如《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与《昭力》均不见于通行本之《易传》。而后者很可能就是由前五者和帛《易•系辞》等逐渐演化而来的。 4、明确记载孔子论《易》的有《要》、《二三子问》、《缪和》与《昭力》等篇;以“子曰”论《易》的有《易之义》和《系辞》篇。 5、此外,西汉初期的田何,是孔子授《易》的六传弟子,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是造诣很深的著名经学家,更是汉初唯一传《易》之人。汉惠帝亦屈尊前往就教,即“曾幸其庐受业”。⑴如前述,帛《易》成于汉初,当与田何所传之《易》关系密切。⑵刘大钧指出:“以学术归属考之,依据传统说法,今本‘十翼’诸篇为孔子所传授,而帛书经文多依‘十翼’传文训读,说明帛书经文属孔子所传。而田何正是汉初孔门易学传人。”(刘大钧:《今、帛、竹书,<周易>综考》) 综合以上表格及6方面的资料,并参考前述帛《易》中孔子向弟子讲授《易》学的内容,可以说明:⑴帛《易》所构筑的体系尚比较粗糙,还需要整理、加工才能成为《易大传》。⑵《易大传》源自帛《易》;其核心思想(“易道”)是孔子的。 要指出,《易大传》一些关键的话语,如:“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易经•系辞上传》)这段话的前面部分,无论内容还是口气,只有经历过“顿悟”的如孔子者,才写得出来;而结尾“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则应该是弟子们的言语。仅这一段话就有两种口吻,揭示《易大传》并非孔子一人所为,由他开始写作,最终则由孔门弟子完成。 小结 关于《易大传》的作者,讨论了三种主要说法: 一、《易大传》不是孔子所著。如,潘雨廷认为,西汉的《易传》“非但与孔子无关,与战国时的易学亦无关系”。即便成于战国时期的《易传》也“决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仍与孔子无关”。“经学易对学易者贻误两千年的大错误,就是肯定了《周易》十二篇文字的作者”。 二、《易大传》是孔子的著作,有五方面的证据。本文着力梳理了孔子治《易》经历。这个经历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继承史巫,并且超越史巫! 孔子对《易》学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易道”,即“天人之道”;他又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动笔写《易大传》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本文还提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中的辞、变、象和占为《易》学“四柱”的认识。 三、《易大传》的思想是孔子的,由孔子开始写作,并由孔门弟子最后完成。帛《易》资料说明:⑴帛《易》所构筑的体系尚比较粗糙,还需要整理、加工才能成为《易大传》。⑵《易大传》源自帛《易》;其核心思想(“易道”)是孔子的。《易大传》由孔子开始写作,最终则由孔门弟子完成。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