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与三一教之关系初探(三)
2、《圭旨》的功夫架构与三一教关系 林子论功夫以由存心、守中至凝神气穴为主,又艮背、行庭至凝神气穴之说因人们收益甚大已经广泛传播,在处理艮背与存心这一问题时,林子说: 性而神也,既寄之于肉团心里矣。神,火也,遇物则燃,其能不为物所引而去之者乎?然而夜气清明之候,而神则犹在肉团心里矣。日复一日,人化为物,岂特为物所引而去之而已耶?故先收此放心而艮之于背以立基也,然后将此神气复返性命而归于一者,所谓阴阳而太极者。若也不知艮背,则不知存心。不知存心,则不知立基。基不立矣,神其有不驰乎?既驰矣,气其有不散乎?气既散矣,则亦安能返阴阳而太极之以复我一点灵光耶? 又以“权实”的方法来加以协调(《全集•权实》篇是万历十二年(1584)之后的作品 ),如其《艮背权实》说: 洪生问曰:“艮背之教,岂非出于《易》乎?”林子曰:“然。夫艮背之言,虽出于《易》,而余窃之以接初学之士者,殆非《易》之所谓真实义也。”“敢问《易》之真实义?”林子曰:“艮其背者,盎于背也,《象》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而孟子所谓‘立天下之正位’者,艮背之要旨,入门之大法也。而余每窃之以为教者,庶或有信而从之矣。要之,欲人都从背上做工夫,而念念皆归于背,以收拾此放心,望门而入之一法也。”洪生曰:“文谊尝窃窥夫子之教,或以艮背为止念之功,或以艮背为降伏之法,亦惟存 (注: 《权实》中提到《元神实义》,当在此篇之后作,《元神实义》作于万历十二年(1584)。) 乎其人尔,岂非释氏所谓权实二用也?”林子曰:“然。余或以《易》之艮背而与初学者道也,只从念之路头上做工夫者,其权乎?余或以《易》之艮背而与上达者道也,又从心之实地上做工夫者,其实乎?然念虽起于心,而心之实地,则本无念也。心本无念,而反为念之所夺者,此止念之功不可以已也。” 这样以收心次序和以艮背止念为权、以心本无念而存心为实的方法,就较好的解决了艮背与存心的问题 《圭旨》分功夫为九节(九步),其一曰:涵养本原,救护命宝。其二曰:安神祖窍,翕聚先天。其三曰:蛰藏气穴,众妙归根。其四曰:天人合发,采药归壶。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矿留金。其六曰:灵丹入鼎,长养圣胎。其七曰:婴儿现形,出离苦海。其八曰:移神内院,端拱冥心。其九曰:本體虛空,超出三界。前三节就以由存心、守中、凝神气穴为主,而以艮背、行庭、通关、采取天地为辅。基本上是依着林子的功夫理论。 第一节叙说存心,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后有退藏沐浴功夫,说此功夫:“近代诸人标为艮背。原夫心属乎火,而藏之以背之水者,洗之之义也;心居乎前,而藏之以背之后者,退之之义也。”约当于《九序》之艮背,不过有所发挥,又逞露了尹真人“涵养本原为先,救护命宝为急”的口诀;又有《玉液炼形法则》,说以意行气,起始于舌下玄膺,周行于一身,“不唯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约当于《九序》之通关。《圭旨》说通关荡秽与退藏救护相为表里,而退藏当与第三节蛰藏气穴同看。由心退于背是为了解除烦燥火炎之患。但从退藏越过守中,一下到了蛰藏,即使说:“翕聚、蛰藏相为表里,非翕聚则不能发散,非蛰藏亦不能发生,是此二节一贯而下,两不相离者也。”也无法掩饰这种矛盾,这让我们猜测出《圭旨》是经过改写而成的。 第二节所言祖窍,也称为中,在心肾间,“心脐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四寸二分之中处也。此窍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间二穴,空悬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窍也。”此守中功夫与《九序》第四安土敦仁相当。《圭旨》说:“然中字有二义: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无定在者,乾坤合处乃真中也。以其可得而允执也,故曰有定在。然岂特在此一身之内为然也?是虽一身之外,而遍满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又岂特在此天地之内为然也?是虽天地之外,而遍满虚空,亦皆吾心之中也。”这与《全集•论语正义纂卷下》林子所说完全一样:
顶一下
()
100.00%
踩一下
()
0.00%
发表评论
匿名
提 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论道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本站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均为 中国论道网 特约作者原创,且来源已注明“中国论道网”,其版权归中国论道网和文章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本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及网站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文章作者,出处及链接(http://www.chinalundao.com/)。 3.来源非中国论道网的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且均已注明来源及作者,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